我叫李桂兰,退休刚满半年。
清晨被窗外的寒风吵醒,拉开窗帘一楼底下路旁那几个卖早点的大姐,围得紧紧的,啃着热馒头,哈气直往天上飘。想了想,我还真是挺幸运的...得亏有退休金兜底,不然这么大岁数了,说不定我也得跟她们一样起早赶集。
我其实也没在工厂干过活,年轻的时候就觉得,打工吧,总要看人家脸色。我那会儿跟着咱村里一个本家姐姐学做鞋垫,啥都得自己来,绣花、剪布,慢慢摸出来手艺。五六十年代可没现在这些机器,都是拿针线一点点缝。那时候啥都紧缺,买布头得专门找供销社,绣线要攒着省着用。
到八十年代末,集市上真正做手工的反倒少了,大家都嫌累。我就骑着二八自行车,天没亮就蹬出去——那会儿路上人可多了,赶集都赶早。集市摊位费一天才五块钱。要是赶上腊月里头年集,一双花鞋垫能卖二十多块,要知道那时我一个月生活费才一百出头。这么说吧,有一个冬天,我基本一个礼拜能攒小一百块,那会儿真觉得手头宽松多了。
不过说实话,生意好的时候也有,但是也有淡季。最惨的一次,刚下过雪,早上摊子摆出去,飘了一会儿雪全打湿了,花线都褪了色,赔了小几十块...想起来都窝心。
后来嘛,网上卖东西的人多了,花样更新得快,来集市的年轻人慢慢少了。2012年,我隔壁拉着卖袜子的张姐跟我絮叨,说现在摆摊一天都卖不过去——她劝我赶紧想点法子,别光指望这个了。她还劝我去交养老保险,说以后稳赚不赔。我本来还有点犹豫,后来一想,咱们年纪大了,手脚也不比以前,总归得有个保障。
那年3月份我去社保局问明白了,灵活就业那个每月320块钱,一点都不心疼——卖两双做工好点的鞋垫就回来了。自打那以后,不管生意咋样,我都按时交钱。想着老了不用指望娃,自己手头能有份钱,睡觉都放心许多。
唯一后悔的,就是那几年光想着养老保险,没把医保也办上。不过还好,我身体一直还行,最多逢年过节腰酸背疼,真到要住院那回头还真没有。后来我女儿帮我补了居民医保,年年五百多,补上这块短板,心里才真的稳当。
到2024年,10月份,我拿好退休材料,去社区登记。下个月就收到第一笔2135块,那天我还发了个朋友圈——虽然不会弄配图,光打字,反正心里美滋滋的。今年年初又听说补发了一个月82块钱,我也没细问到底补的啥,反正到账就行呗。
再过几个月,2025年7月,又涨了73块。卡里一看2290元,我还特意记了一下。这会儿终于不用天没亮就起来赶集,不用在寒风里搓手了。银行卡上还攒下三十来万,都是这些年一块一块存下来的。我琢磨着,这点钱以后万一生病用,平时光靠退休金,日子过得还挺踏实。
其实仔细回头看还是得感谢政策好。这些年社会变了不少,咱老百姓也跟着享福。偶尔跟老姐妹唠嗑,说起退休金这事,大家都说有份保障,心里老安稳了。活到这岁数,能说句“心安理得”,也算不容易吧~
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